合肥塘西河畔探访记——大湖名城新潮涌,创新高地教育狂

杨孝岩
2025-11-10

e1d6d31ba2f333917b9be52b5b24246.png

初冬的夜晚,寒风轻拂,片片落叶在塘西河畔的林阴小道上纷飞。眼前,高楼如林,灯光璀璨;马路两侧,接送学童的车辆停放有序。三五成群的行人低声交谈,河对岸合肥市第一中学的教学楼灯火通明,书声琅琅。我就此开启了探访之旅。

2025年11月10日酉时,安徽报道网主编杨孝岩漫步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塘西河畔景区,此处毗邻合肥市第一中学本部校区。沿着徽州大道向南延伸的途中,杨孝岩与沿路的散步者闲谈,分享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位李姓先生热情地向杨孝岩讲述了他的故事:“我的儿子在一中就读高二,我们住在城北,家与学校相隔甚远,因此我们选择在学校对面的滨湖家园租房陪读。”言语间,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提及儿子以710分的高分考入了一中的强基班,学习自觉且勤奋。他强调,作为家长,他们鼓励并全力支持儿子的学习。

我好奇地问:“这样的生活,不觉得累吗?”李先生微笑回应:“我们不觉得累。在当今社会,培养孩子是责任与理想的交汇点。这是社会的潮流,我们愿意付出,只为孩子未来能够走上一条平坦的道路,让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能省心。”

就在这时,一位四十余岁的大嫂加入对话,兴奋地说:“我家的女儿今年也考上了第一中学,全家人都感到无比高兴。”她表示,女儿选择走读,她和丈夫轮流接送,无论风雨,都坚守这份承诺。她坚信,只要孩子的学业有成,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激烈,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教育背景将使孩子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平稳。

这些对话,如同一曲动人的乐章,奏响了教育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未来的深远影响。

在我们热烈的讨论中,两名背书包的少年,手中抓着面包,一边品尝,一边就数学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我忍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向他们探询:“两位同学,请问贵校是哪所?现在是几年级呢?”他们礼貌地回答:“我们是四十六中的初三学生,刚结束晚自习。爸妈就在那边车子里等着呢。”话音刚落,两人便如离弦之箭般迅速离去,身影在灯微弱的余晖中拉长,渐渐消失在街角……

我言语中洋溢着深深的感慨:“正是因有了你们这一代人的宽广胸怀与辛勤付出,对下一代的深切责任,以及无私无畏的培育与奉献,我们中国才为之骄傲。民富国强,未来可期!大合肥的飞速发展,正是有了你们这样的后备力量!我顿悟,中国这几十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如此强大的国力,皆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中华儿女那不畏艰难的气概与胸怀。正是国家政府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对教育事业价值与意义的深刻认识,使我国得以跨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快车道。我们的合肥,才得以蜕变为今日这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

“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负辛劳塑风流。”话音未落,夜已深至九点半,学校晚自习的下课铃声悄然结束了我们之间的对话。此刻,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思绪万千,满怀家国情怀。寒风虽凛冽,却未能带来一丝冷意,唯有满天繁星伴随我踏上返程。

作者:杨孝岩 安徽报道网主编

86264e729aa906b16fb8b55cb1b533ab_ABUIABACGAAgxcWGgwYooLm76QYwvAU4iQI.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