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餐饮业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据统计,能存活三年以上的门店不到15% 。曾风光无限的“勤丰园”、“品品美”、“淮上酒家”、“长江饭店”……等著名酒楼早已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然而,有一家酒店却异军突起,它就是火爆合肥长丰路的“蓝帆小厨”。火爆到每天的“包厢”不提前是订不到的,就连店外卡座也常常爆满。难怪“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釆访报道。带着几分好奇,笔者日前探访了这家经营近二十年的酒店。

“蓝帆小厨”创始人郑山强,安徽涡阳人,今年45岁,现任合肥市蜀山区人大代表、合肥市青年商会理事、合肥涡阳商会副会长、安徽蓝帆集团总经理。在繁华的都市里,作为一名来肥创业的“外地人”,他总觉得有一种味道,能瞬间唤醒心底最柔软的乡愁。
这味道,就是记忆中老家灶台上升起的那缕炊烟,是母亲亲手烹制的那道简单却滋味悠长的土菜。他未曾想过,这份对故乡风味的执着与深情,竟会成为他商业传奇的起点,并最终绘就一幅跨界发展、反哺桑梓的壮丽画卷。

初心:一隅小店,品味乡情
2009年,郑山强来到合肥,在琥珀山庄明珠苑租下了101号店铺,创立了一家餐饮、棋牌、咖啡店。通过几年积累,到2015年,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将店定名为“蓝帆小厨”。

长丰路上“蓝帆小厨”,远远看去厨房间有几位大妈,在案板上揉着面,不一会一盘盘饺子、一笼笼包子就做好了,像妈妈站在灶前,用日复一日的劳作,把爱意揉进每一道家常食物里的味道里,情不自禁地让食客们感受到,所谓乡愁,不过是一口熟悉的饭菜,在不经意间,让你突然感觉到一种温暖,一种自己从未走远的情怀。

走进厨房,仿佛进了时光的缝隙。土陶盆里码放着各种各样的山野乡味,头顶上悬掛着一串串、一块块火腿、腊肉、香肠,周边整齐地堆放着各种瓜果蔬菜、金黄玉米和火红辣椒。再往里走,步入廊道,时光仿佛瞬间慢了下来。
墙壁上一幅照片画——“家的味道,儿时回忆”,两位老人与儿孙们团坐在家门前,采摘自家田园种植的果蔬,开心、惬意、暖心;另一幅是孩童们围着刚采摘到家的蔬果,其中一位小女孩幼稚地拿起一颗辣椒偿一口,顿时被辣得皱眉、张嘴,神态俏皮,让人会心一笑。画旁配着稚拙的题字:“回归本真,寻味乡野”。

走廊的转角,一枝伸出院墙的红枫,配上徽派特色的木质窗格,走上装有弯曲木扶手的路径,这些定格的立体画屏下,一行醒目的标语“合肥人的家乡菜”顿时显出浓浓的人情味,让食客感觉到“家”的温馨;让同在一城打拼的老乡尝到“家乡”的味道;也让更多人了解乡土美食魅力的纯粹初心。
很快,这家充满乡土气息与真诚待客之道的小店,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扎实的菜品,成了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味觉记忆。小店门前,渐渐排起了长队。笔者在釆访中不经意间听到,一位客人轻声说:“下次,带我妈妈也来尝尝。”这或许就是对“蓝帆小厨”最好的赞美。
开拓:味蕾为引,跨界纵横
几年下来,郑山强靠自已的勤劳、智慧和坚韧,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他并未停下脚步,他敏锐地察觉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此,他凭借在餐饮业积累的资本、管理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开始了稳健而富有魄力的扩张与转型。
2013年成立了“安徽蓝帆海岸集团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他先后在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安庆路西、长丰路等多个地端,连续开设几家门店,将“乡味土菜”品牌化、连锁化。2023年以琥珀山庄明珠苑老店为龙头,并对其进行了改造,统一定格为“蓝帆小厨”,完成品牌形象与运营模式迭代。
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与品质管控体系,确保每一家分店都能保持最初的“家乡味”。为此,他还向上游延伸,在家乡及周边地区建立起了专属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基地,不仅从源头保证了食材的品质,也初步带动了家乡农业的发展。

然而,郑总的视野远不止于餐饮。而是以餐饮业为核心,利用餐饮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和品牌效应跨界延伸,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商业生态圈。
2018年他返乡投资,在安徽省涡阳县成立蓝帆海岸运输公司并运营物流码头,专注水运陆运业务,核心承接建筑业材料与煤炭运输,依托涡河航道优势,搭建起连接周边城市的区域物流网络;2023年依托物流业务积累的建材资源与客户基础,成立建筑公司,聚焦中小型住宅与市政配套项目,形成“物流+建筑”的业务模式和网络。
经过多年的精心布局,一个横跨餐饮、农业、物流、文化、建筑、运输、休闲娱乐、粮食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商业集团初具规模。郑总完成了从一位餐饮店主到多元化企业集团掌舵人的华丽转身。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4年,蓝帆”系列门店累计服务客户超50万人次,琥珀山庄“蓝帆小厨”连续3年获评“合肥社区人气餐饮门店”,客户“回头率”稳定在60%以上。蓝帆集团的业务覆盖江、浙、沪、皖境内十几个重点城市。公司目前各项业务业绩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23年实现运输量超50万吨。
反哺:根系乡土,共赴富裕
企业做大了,郑总内心深处的那份乡情与责任感愈发强烈。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事业始于那片土地,源于那份乡味。“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动的信条。
他将集团的发展与家乡、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授人以“渔”,以产业为引领,持续扩大农产品基地规模,订单式引导农民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直接带动了数千户农户增收,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走上致富路。
目前,集团公司旗下各产业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优先招聘本地青年,并提供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集团公司现有正式员工500多人(不含施工人员),他还积极捐资助学,鼓励和支持家乡优秀学子;资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结对帮扶一家敬老院;持续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资助当地困难群众。他将企业发展的成果,源源不断地回馈给社会。为社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认可和鼓励。
结语:味道与道路
郑总的创业史,是一部由味觉乡情谱写的商业传奇,他从一碗乡味土菜出发,凭借过人的胆识、诚信的经营和永葆的初心,构建起自己的商业王国;又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让这个商业王国根植于乡土,繁茂于社会。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最朴素的初心,可以链接最广阔的市场;最传统的味道,能够孕育最现代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最终体现在他能为这个社会、为更多的人创造多少福祉。郑总,这位从乡土中走出的企业家,正带着他的团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续写着关于梦想、奋斗与共享的精彩篇章。
采访至此,一位80后的创业者,他那“永葆初心,敢闯敢干,长期深耕”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特赋诗一首,以表敬意:
敢闯敢干高山登,跨界经营筑梦程。
运输物流通四海,高楼广厦入云层。
盘餐乡味烟火腾,文脉传承岁月深。
莫道商途多险阻,初心不改历久耕。
2025·10·20于蓝帆小厨
撰稿:葛子双
编辑:滕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