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葛子双
编辑:余成凤
艺术界也算认识不少朋友,能在某一领域有较高造诣者,已属凤毛麟角,而在诗、书、画、瓷四个领域,皆有造诣者,更是寥若晨星。宰贤文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令我敬佩的艺术名家,他以非凡的才情与不懈的努力,在四个领域自由穿行,取得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成就。
对宰贤文先生早有耳闻,经本家兄弟、迅达集团董事长葛茂金引见,有幸得以结识。宰先生安徽合肥人,1965年生,早年师从赖少其先生,1989年7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任中国陶瓷艺委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遽常研究会理事,中国G7创意设计联盟副主席,安徽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成员,安徽省书画研究院院长,安徽省政府文史馆专职书画家。
宰先生自幼便与书画结缘,家中浓厚的艺术氛围,如温润的春雨,滋养了他对书画的热爱。受家中长辈的指点和约束,“从小便用毛笔写大字”。之后,从先秦古朴的金石文字,到魏晋飘逸的行草,再到唐宋雄浑的山水、明清灵动的花鸟,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他汲取养分的源泉。
今年初,迅达墨缘艺术馆举办书画展,初次邂逅宰先生的书法作品,便被那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所震撼。他的书法,四体皆擅,却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定式。
篆书古朴典雅,笔画如古老的钟鼎铭文,透着岁月的厚重与历史的沧桑,每一笔都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稳健中蕴含着灵动,在规矩中展现着变化,仿佛能看到汉代碑刻的雄浑大气;楷书笔力刚劲,结构严谨,有颜真卿的端庄雄伟,有欧阳询的险峻严谨,点画之间尽显功力;行书则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美,让人不禁联想到王羲之兰亭雅集时的潇洒风姿。
宰贤文先生在绘画领域同样成就斐然。有幸瞻观到他的国画作品集《春山吟》、《黄山之赞》,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都展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画,师法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在他的笔下,山川峻岭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仙境一般。他用墨大胆豪放,浓墨重彩之处尽显山川的雄浑气势,淡墨轻染之处又勾勒出山水的空灵意境。每一幅山水画都像是一首无言的诗,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他的花鸟画,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生命的活力。那娇艳欲滴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鸟儿,仿佛都带着生命的气息,在画纸上绽放着生机。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花鸟的形态,用丰富的色彩赋予它们灵魂,让人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让人在欣赏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宰先生身为中国陶瓷艺委会付秘书长,亦可谓瓷艺方面的专家了。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宰先生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将书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结合起来,这既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为探求陶瓷艺术的真谛,他在瓷都江西景德镇专门设立了自已的工作室,毅然绝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创新之路。
他深入研究陶瓷工艺,向有经验的陶瓷工匠请教,学习釉料的配方、调配比例,了解不同窑炉的特点和烧制技巧;同时查阅大量的资料,研究古代瓷绘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从唐宋的青花、五彩,到明清的粉彩、珐琅彩,汲取其中的精华。在不断的实践与尝试中,逐渐掌握了瓷上书画的规律和技巧。
在瓷艺创作中,宰贤文先生充分发挥自己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优势,将多种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融入到陶瓷的制作中。一幅以山水为主题的瓷画中,他运用写意的笔法,勾勒出山峦的轮廓,用泼墨的方式表现出云雾的缭绕,又巧妙地利用釉料的流动和窑变,营造出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幅作品既有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又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张力,让人眼前一亮。
他的瓷画作品,有的以书法为主题,将优美的书法线条与陶瓷的造型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有的以绘画为主题,将山水、花鸟等绘画元素融入到陶瓷中。无论是青花、粉彩还是釉里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青花的淡雅清新,粉彩的细腻柔和,釉里红的鲜艳夺目,在他的笔下都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有着陶瓷工艺的精美细腻,也有书画艺术的笔墨情趣,使陶瓷成为了一件立体的艺术品。
宰先生的诗,读起来宛如灵动的音符,在韵律的节拍中跳跃。在《千山独让图》中他题写的诗:
千山独让此为宗,万壑秋霜点正紅。
云起峰兀插霄汉,松萝生绕证圆通。
身在山围攀古道,登临高处不为峰。
把酒醉写笔笔好,醒來復加忆宾翁。
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蕴含着节奏的魅力。带着读者漫步于宁静的山林,聆听自然的低语;时而似激昂的鼓点,热烈奔放,引领着心灵在广袤的天地间驰骋,感受生命的澎湃。这种韵律之美,并非刻意雕琢的痕迹,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律动,自然而然地流淌于笔端,用宰先生自已的话:“写此似有自家心肝”,让读者在诵读中,仿佛能触摸到诗人的心跳,与之同频共振。
通过对宰先生的采访和了解,我对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了新的认知。
我认为,任何一位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并非全靠技法,而是多种元素构成的混合体。宰先生重德尚艺,注重基本功的锤炼以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能在诗、书、画、瓷艺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得益于他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国学基础。
宰先生为人谦和,豁达渊博,优雅淡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融世超脱的态度;对艺术,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全部精力和信念去追求,这种精神感染着与之交往的每个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说:“真正的艺术追求,不是争夺名利,去获奖和哗众取宠,并非物质与名誉的猎取,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面对当今艺术界的乱象,宰贤文先生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不求浮名,不追时风,立足传统,从容自信,作品却充满了勃勃生机。
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展出,并屡获大奖;被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和收藏家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其陶瓷书画作品,被省领导作为外事活动中馈赠外宾的礼品;他的艺术创作,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现代艺术的创新和探索。他用自己的作品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采访至此,为表达对宰先生的崇敬之意,以诗会友《吟赠宰贤文先生》:
诗音悠扬墨韵长,画呈妙境瓷流芳。
毫端意趣融三界,笔底风情绘万章。
谦和为人如翠竹,豁达渊博似汪洋。
艺途执着初心守,德艺生辉美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