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葛子双
早有耳闻王全一先生是“书法界的武术家,武术界的书法家”,机缘未到,未得与见。两年前,《合肥影响力》总编辑滕斌先生引荐结识了全一先生。
王全一先生,长方脸,高鼻梁,眉目如画,乌黑头发,个头不高,两肩平宽,看似温文尔雅,但身上却散发着一股难以言明的英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坚毅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尽显古风武者的魅力。虽年过花甲,但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气宇不凡,魅力四溢。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自信与大气,那种老练、稳重、从容不迫的气质让人心生敬意,更显得别有一番韵味,让人难以忘怀。
平凡人 天道酬勤谱华篇
王全一,男,汉族,一位普普通通的安徽涡阳人,毕业于阜阳师院。1962年7月,王全一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临湖镇一个家境十分贫寒的农民家里。幼童时他弱不禁风,体弱多病,为了让孩子身体强壮起来,父母亲让他拜当地一位拳术老师学武。
人们常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意思是说,人们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寄希望于上帝身上是没有用的,显然这个上帝只有自己。怎样才能变逆境为顺境,实现理想和价值,从小就聪明过人的他,对此开悟了,在拳师指导下,他闻鸡起舞,挥汗如雨,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练。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全一就是这样以苦为伴,坚持不懈,身子骨渐渐硬朗起来的,并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用不懈的努力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在打开了练武之门的同时,也为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无力交学费,王全一暂时放弃了继续读大学的机会,被县人民法院录用为法院陪审员,后又参加统一招考,被涡阳县政府录用为农业科技人员。
此时,对武术情有独钟、近乎痴迷的王全一,为了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便于1984年辞去稳定的工作,辞别新婚不久的妻子,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拜倒在一代武术高僧海灯法师门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海灯法师重重考验之后,终被收为关门弟子。
海灯法师先后传授王全一先生梅花桩、铁布衫、二指禅等少林绝技,同时将深不可测的佛学、国学、书法等技艺传授给王全一先生,使其受益终身。
有人这样评价王全一先生,但凡与他接触,无不认可他才华横溢,智慧超群。
从古到今,从武术到书法,从佛学到道家,从军事到经济,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他都有所涉猎,且俱有独到见解。凡是他经手办的事,均有收效和业绩。
通过多次与王全一先生接触和了解,笔者认为此言不虚。“天道酬勤”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王全一现任涡阳海灯武术学校校长(法人代表),涡阳县连续三届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府咨询机构对外交流合作协会执行副会长 ,中央国家机关书协会员,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执行院长,中国书画院安徽分院行政院长,中国翰林书画院合肥分院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合肥影响力编辑部主任。2024年入选《当代人物》杂志“封面人物”候选人,2024年荣获合肥影响力-中国城市品牌媒体“优秀采编”称号。可以说集文艺外交家,武术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
扬武德 满路芳华誉天下
85年起,王全一先生追随海灯法师,过了三年隐居式学徒生活,饱经风霜,玉汝于成,收益颇丰,奠定了“文武双全” 的坚实基础。
1988年秋,在海灯法师的点悟下,王全一回到自已的家乡涡阳县临湖镇,带着梦想和激情,用汗水和智慧谱写新的乐章,与妻子张萍共同创办了毫州地区第一家“海灯武术馆”,后更名为“海灯文武学校”。说起办校谈何容易!此时慕名而来求学的青少年络绎不绝,小小文武学校容纳不下来自国内外五湖四海的众多学员,经全一先生多方运作,涡阳县委、县政府同意,全一先生和妻子将50亩荒废地建成了3000平方米规范的,设施齐全的武术学校。
三年来,王全一先生为了武校的建设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始终秉持着“文以凭心,武以观德。”的宗旨,倡导:“武者,以德为先,以勇为辅,以仁为本,以智为策。习武先习德,德高艺自高,此乃武术之真谛。”的理念。
短短三年,接收了来自韩国、马里、叙利亚、美国、阿根廷等15个国家、国内26个民族上万名学员。
自习武以来,王全一先生和其学生,在国家、省、市武术和散手比赛中,共获得奖杯、奖牌、奖状等各种奖项200余项(次)。
1997年12月,美国加利佛尼亚州喜瑞都市第一位华人市长黄锦波先生,飞越太平洋,专程来到“涡阳文武学校”学习武术,结业后与全一先生合作汇编《功夫自卫健身操》教科书,安徽电视台将其拍摄制作成VCD光盘,在国内外发行后引起很大反响。
国家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为武校题词“中华武术、海灯神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卢嘉锡为武校题写校名,奥运会大型画册《中华武术》专版介绍了海灯武校,中央电视台、美国、香港、斯里兰卡电台、电视台、《中国体育报》、《安徽日报》等三十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报道;95年被阜阳地区评为“精神文明单位”,96年被国家体委武管中心评为“全国先进武术馆校”;97年被安微省体委评为“十佳武校”。
同年6月投资1500万元创建占地8万平方,集旅游、健身、疗养为一体的涡阳县“形象工程”海灯康乐文化城;98年美籍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拍摄制成录像《功夫自卫操》在美国发行;99年应斯里兰卡共和国武术联合会邀请,王全一先生率九名学员赴该国进行武术交流;1998年在横店影视城成立了《海灯影视武术馆》、《名人华丽影视传媒》、《张华丽工作室》等机构,合作发展电影事业。
鉴于王全一先生在武术上的卓越成就,他当选了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国家散手比赛一级裁判、荣获香港科学院顾问等荣誉称号,其事迹还入选了《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刊物。
尊书道 墨沁人心创新意
据了解,全一先生小学读书时,就对老师布置的写字作业颇感兴趣,以致于逐渐喜欢上了书法。高中阶段,他曾经参加涡阳县文化局举行的书法比赛,获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
全一先生在三年隐居式学徒岁月里,面对“青灯黄卷故纸堆”,他经历了“人磨墨、墨磨人”历程。每天早晨,当太阳还未升起,就开始了他的书法练习,笔在空白的纸上舞动,每一笔都如同乐谱上的音符,又如一位武士舞动手中的宝剑,在洁净的纸上刻画出行云流水的字迹,宛如一首诗,流淌出力量与韵律,灵动而不失沉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书法逐渐有了些许韵味。全一先生认为,从宏观上讲阴阳学说,便是老子口中的道,武术与书法都源自于道,全一先生将自身的武功与书法结合起来,将武术中的技与术运用到书法中来,又从书法中悟出藏与露、虚与实、大与小、轻与重、远与近、并融入武术之中,使得书法与武术共同提高,全一先生把这种书法称之为原道书法。
从旁观之,全一先生写“龙”字,先是重重一点,而后轻轻一捺,继而顺着笔势左挪右腾,高低起落,一个“龙”字倾刻间跃然纸上,这一“龙”字,看似简单,实则是全一先生腕力与脑力的结合。古人强调:“欲学草书、先通楷书”,就是说要想练好草书(行书)则必须从楷书练起。古人之意若追踪的更深远些则是书法家要练习好笔法、墨法、章法,才能言谈何为书“艺”。
而这种“艺”则是要靠不断的实践来完成,否则难以做到形神兼备。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一先生既是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全一先生既非专科美术院校毕业,又非所谓“名门正派”传承,然而,几十年笔耕不辍的磨砺,逐渐形成了他自已独有的,展示自己风格、思想的书法艺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结体,其书法既有金石气息和气韵上的新姿,又有质朴、妍美的风格,且有圆笔婉约,弯折有力,藏锋含蓄,露锋精神之特征。
2024荣获全国书法教育大会“金孔雀奖”,同年,被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现代服务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合肥马拉松书画院院长。
酒交友 以诚待人真性情
在我交往的朋友之中,真正能将酒喝出“韵”味,喝出文化者可谓凤毛麟角,全一先生算是其中之一。
凡是熟悉王全一的人都知道,以酒交友是他的待客之道。他认为,饮酒能够促进人际关系。在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商务宴请等场合,适当饮酒和遵循酒礼能够放松身心,增进感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酒礼,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酒礼可以了解、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可以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丰富人际关系,能够传递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酒逢知己千杯少,月照友人万古情”,以酒会友,乐在其中。
酒, 在全一先生眼中,不仅是饮品, 更是友情的介质,举杯畅饮, 谈笑风生,往往在你斟我酌之间, 友情在酒香中得以升华,导找到共同的语言。他言道:“中国是个讲人情世故的国度,人们通常以聚集喝酒形式来表达意愿,交流情感。
因此,喝酒能增加感情增进友谊也是不争的事实。”以酒会友,酒香满园,友情如歌,岁月如诗当是全一先生为人处事一个侧面的的真实写照。全一先生热情、大方、豪爽、真诚。他始终秉持“靠人品做事,事事必成;凭良心做人,人人敬重”的理念,以诚交友。有人评价全一先生:“不仅斯文博雅,文韬武略,是新时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传播正能量的思想家,联络友谊资源的外交家。”
当他获知朋友有困难时,总是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尽力为之解忧脱困。因此,获得社会各界的众多信任和高度赞誉,许多朋友登门拜访以求与之合作、交友。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全一先生的为人、为事之道取得成功,也遭到个别人的诽议。
但是,笔者通过与全一先生多次接触和了解,敢断言:大凡与他交往过的,都能感悟到全一先生为人真诚,重情重义;慷慨辖达,豪爽大度;乐观向上,热心善良,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书法名家、武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采访至此,对全一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随吟诗一首,以表敬意。
《吟赠王全一先生雅鉴》
全局于胸气自华,
一往直前逐梦达。
先行付出五谷丰,
生花妙笔众人夸。
才思泉涌登大雅,
华实相称真诚加,
横峰侧岭各不同,
溢美之辞文武佳。
编辑:滕斌